请输入关键词...

南方日报:广东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风满扬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17浏览次数:1257

广东财经大学校外实践导师现场给MBA学生指导。

在2013年到2014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广东财经大学在专业领域最吸引师生眼球的,就是先后有三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被聘为“卓越青年教师”校长特聘教授,他们的获聘均因其在各自的领域有独到建树,这在青年教师中引起巨大反响。

此前,为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克难攻坚,学校出台“卓越青年教师”特聘教授岗位实施办法。这也是2009年以来,学校为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层次和水平,充分结合广财大自身特点,寻求有效突破口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中最具突破性和代表性的一项,类似基于鼓励、支持、规范和着眼于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制度政策,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密集出台,涵盖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等各个方面。学校希望藉此为内涵建设和全面发展构建科学合理、高屋建瓴的制度框架,营造促进学校提升层次全面科学发展的空间和沃土。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财大的学科建设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快速提升,实现了质的跨越。

 

学科建设引领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

目前,广东财经大学拥有五个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中有六个一级学科、八个二级学科,全校有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近400人,取得博士学位的教研梯队成员255人,其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一半以上。可以说,布局较为科学、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建设体系已基本形成。

研究生学位授权体系也已基本建立。2004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时仅有五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到今天已拥有六个一级学科授权点,覆盖经、管、法、理、工五个学科门类、三十三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并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金融硕士(MF)和保险硕士(FI)4个专业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数从2004年招收的90名,到2014年招收560多名,在校研究生达到1300多人。

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在广东省内连续三年名列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排名第一。应用经济、工商管理和法学三个一级学科被评为第九轮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大学科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同,就业情况良好。有87%的硕士毕业生在沿海发达城市就业;36%在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就业;26%在中国石油、南方电网、中国电信等国有、外资企业就业;还有一批考取了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985”院校以及瑞士巴塞尔大学、法国波城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博士研究生。2012、2013届毕业研究生总体就业率100%,位列全省高校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在于广东财经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学科建设带动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

时至今日,广东财经大学已经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尽量避免与其他高校的同质化竞争,努力打造优势学科,通过综改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广东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实力雄厚。应用经济学拥有广东省唯一的国民经济学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学科在大陆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并进行了持续研究;工商管理学科的会计学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领域研究独具特色,设有珠江学者岗位并聘任国内著名学者曲晓辉为讲座教授,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法学学科重点关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相关研究,设有广东省法学学科唯一的珠江学者岗位,该学科与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公共管理)的交叉研究成效初显,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该刊自创刊以来第一篇人大预算监督研究的论文。

优势学科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发展。2009年以来,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科研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文社科实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近五年,广东财经大学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0多项,其中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在全国财经院校排名第九,近三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立项数在全国财经院校排名第五。

特别值得一提的,由于政策得力,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潜力被激发出来。近两年,学校39岁以下青年教师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占总立项数的一半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比例更高,达70%以上。

 

校、政、企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渐趋成熟

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首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上讲到,“协同创新,是通过高校与企业、政府、院所、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协同,推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广东财经大学积极探索校、政、企三位一体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深入剖析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利因素,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特别是从机制、体制上找出阻碍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的原因,进而达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协同育人机制。

广东财经大学首先是从师资队伍构成方面动脑子,从社会上、政府部门中、企业里请“高人”,建立操作性强、注重实效的“双导师”培养指导机制。银行副行长、证券公司董事长、保险公司总经理、金融集团董事长、省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些以往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才可能接触到的人,提前进入大学以“导师”的身份和学生见面。据了解,广东财经大学共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95人担任校外导师或实践导师,会计学、财政学、金融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学位点均建起了由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专家组成的实践导师队伍。

校内专任教师方面,广东财经大学现拥有在岗研究生导师201人,较2010年增长28.9%,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67%,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占69%。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100%实行。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作用于人才培育,也使学校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在广东现代服务业、地方法治和幸福广东建设等领域开展社会服务更加有的放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学校与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联合成立了“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全国首家政校合作的纳税服务研究中心。学校与深圳证大速贷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微金融学院。学校依托已有的广东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建设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学校与广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合作建设全国首个“广东福利彩票社会责任研究与实践基地”。

 

三个基地获批2013年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广东财经大学建设了一批实习实践基地,这是广财大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建设全面开放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为高级专门且务实的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

去年,学校又有三个基地获批2013年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分别是与佛山集成金融集团、美的集团和广东检察官学院建立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专业实践基地。学校根据基地依托单位的实际情况,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域专家作为校外实践导师。

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广东财经大学重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比如法学院定期安排校内导师赴检察院了解司法实际需求与司法实务操作流程,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金融硕士教育中心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明确了金融硕士的技术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并据此设置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及课题。此外,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加强了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完善了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例如,MBA中心通过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引进以美的为案例的教学案例,强化案例教学,重视以美的集团实际发生、正在发生的案例作为蓝本,强化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案例教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相信在未来的时日,广东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会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