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词...

醇化粤商文化激活地方经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2-22浏览次数:1889

  1.区域文化左右企业发展

  曾伟:区域文化能让地方保持经济独立性,如温州的不跟风;区域文化可以塑造共同的心理模式,如广东的专业镇

  在谈粤商文化之前,我们要弄清文化与行为的关系,文化是个母体,行为是子体,文化决定行为。如果用文化与制度来讲,文化是海洋,制度是船只,在这里文化又是一种载体,同时,制度或行为是需要文化这种土壤来培育的。中山、顺德等企业主与温州一带的在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凡是文化有特色的地方,经济也很有特色,区域文化可以使区域经济在整个宏观环境中独树一帜,保留自己的特质。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一是区域文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让这一地方的人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方面温州最有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一带的自然条件是非常差的,短短几十年,温州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因为他们的做法总是比时代超前一步,当全国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它的经济成分中却依然保留有资本主义的元素;在大家都吵着不搞个体经济时,温州没有盲目跟风,在区域内保持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二是区域文化可以塑造共同的心理模式。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个基础即共同的环境或是说同一类人,很难想象不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人可以共同来做事业、求发展,只靠行政命令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共同的文化理念造就共同价值观,广东这么多的专业镇就是明证。产业的发展需要集群,也就需要一大批老板,在内地某些地方,你这个企业主搞得好了,别人不是来学习你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是考虑怎么打垮你。这样一来经济活动的团队怎么可能形成?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另外,在大一统的环境下来谈区域文化,它可以使区域经济保持活力。

  2.粤商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比较

  叶生:京派文化大气,海派文化具有国际化视野

  目前我国存在三大区域商业文化,这三大主流文化分别是以北京为首的京派文化、以上海为首的海派文化以及我们今天要重点谈论的粤商文化。三者的主要区别是京派文化比较大气,政府介入企业各个环节的机会多。政府的有效管理成就了本土企业的稳健发展,这就造成了北京、天津等地区大企业多、中小企业严重偏小的格局。企业发展大气,政府咨询为它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们也十分重视政府的行为和公众的利益。平常我们讲要用第三只眼睛看政府,也就是必须密切关注企业自身发展与政府的联系。海派文化中江浙一带的企业非常重视与国际的结交,它们的眼光十分独到,与国际市场的频繁接触造就了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善于精打细算,做事业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在大气上不及京派文化,但它与外界通畅的信息交流又使自己的发展具有前瞻性。海派文化中多数企业与政府关系比北京地区的弱一点,不过强于广东一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上海独有的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江浙一带家族式地方派文化氛围浓厚,企业之间联系非常明显,注重“集团军作战”,圈内交往密切。经济关系的和谐反映信用文化的繁荣,例如全国最大的钱庄出自这一地带,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交易可能凭借一张纸条就搞定。

  曾伟:粤商文化行动追求务实,思想追求平民化

  粤商文化不是商人文化,商人不是当前经济的主体,而今市场经济的主体已是实业家,这里面包括工厂主。广东省最大的特点是制造业分量巨大,存在一大批优秀的实业家,离开实业来谈粤商文化是空话。粤商文化是以工厂主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文化。粤商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务实。粤商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中原文化提倡修身养性,具有唯心主义色彩是务虚的。北方文化宣扬能言善辩,他们将文学与艺术深层次结合,追求一种玩语言、词汇的境界;南方文化务实,南方人不怎么喜欢说话,一些私企老板很少召开会议或很少参加会议。他们只听不爱多讲话,文化骨子里没有这个偏好。广东人不注重语言本身的效果,只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他们倾向于追求语言背后的目的。第二个特点是平民化思想。粤商文化可以说是平民文化,而北方文化是一种严格的等级文化,北京官多,看重职务之别,而广东人是不怎么讲究出处和来源的,骨子里就没有贵族、精英的概念,很大众化,这种特点带给广东文化包容、兼容性。广东人不觉得自己有多高贵,所以就不会去排斥外来的人和思想。在广东你讲什么话,没人去在意你,但是在上海、长沙等地区你要是不会讲地方方言,人家就不正眼看你。广东人身份感不强更容易适合市场经济发展,今天你是百万富商明天你可能就是个穷光蛋。北京人喜欢说我爷爷怎么样,这严重影响了生产元素的流动性,身份壁垒的打破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分配和优化组合。

  杨永平:广东人经商特点可归纳为务实、精明、包容、诚信

  我把广东人经商的特点归纳为4个词:务实、精明、包容、诚信。粤商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胸怀宽广,广东靠近海洋,受到海洋文明的熏陶,有海洋文化的特征。不像四川盆地那样封闭、闭塞,只看到自己那一块看不到别处。广东企业用人“唯才是举”、“英雄不问出处”,强调富而不注重贵,而北京则讲谁的官做得大,你有钱算老几?广东人经商懂得建立、整合资源,注重合作。广东有句话是“钱是赚不完的”,有钱大家一起来玩。这里的人很会享受,有钱就去赏花、旅游等,过着一种真正世俗化的生活。赚那么多的钱做什么?内地人是存起来,广东人却是使它们动起来,化钱似流水。

  李伟湘:粤商文化善于捕捉成功机会;懂得分享合作的收获;提升自我,不再固守本地

  对于粤商文化的特点,由于我经常在广州佛山两地来往,所以也算是比较熟悉的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粤商善于抓住机会和捕捉成功的因素,主动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如佛山一些做钢材生意的老板近年来与我们合作开发房地产,双方合作很成功,要知道一个本行做钢材的人,在钢材市场这一块自然是行家里手,可是难得他有投身房地产的意向,这就是机遇。这样的事例正说明了粤商对机会和有利于成功因素的把握。有人总是说粤商的一大特点是务实,我说这已经过时了!务实是老一代粤商的特点,很多人都做惯小生意,不敢做大,不敢承担,过于谨慎,这样可能会导致缺乏创新和拼搏精神。新一代粤商,是善于捕捉商机,敢于承担,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二是粤商愿意与他人合作,具有合作分享精神。合作是成功者的特质之一,一个成功的人是善于合作和整合他人资源的人。一个企业如果不学会取长补短、整合资源,那么发展来发展去都只有自己的资源可以利用,市场发展的空间就狭窄了很多。我们广东人很聪明,懂得分享才有收获这个道理,我想这种合作精神值得其他兄弟城市和地区借鉴。三是粤商勇于创新,有创造力。勇于创新,才会出奇制胜。如果想要靠吃老本维持企业,做些小打小闹的生意,那到最后可能连本都没有了。很多小装修商、小化妆品经销商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维持着老一套的经营模式,自然没有出路。粤商如果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交叉持股,取长补短,接受别人的优点和先进观念,相信会更有利于创新和创造。四是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点不用说大家都比较了解,广东很多企业家都回炉深造,读在职研究生或者读MBA、EMBA,提高学历和知识层次,这也是对广东商业文化的一种传承。最后是粤商已开始愿意走出广州,走出广东,不再固守本地了。老一代的粤商犹如井底之蛙,不愿离开本地,但是现在又怎么样了呢?由于目光短浅,缺乏比较和竞争,大部分已经不行了,现在财富大多掌握在30-40岁的青年企业家手里,年轻一代的粤商都很愿意走出广州到外地去见识一下,前一阵子我还以佛山商会成员的身份到外地进行了访问,有很多青年一代粤商回来都表示,珠三角没有土地,愿意和我到外地去发展一番,这非常有意思,充分反映出新时代粤商目光开始放远放长,眼界开始拓宽。

  叶生:珠三角文化具市场化理念,注重实战;粤东文化低调精明且投机取巧;粤西文化耕种意识强,踏实憨厚

  粤商文化有三大部分构成,这三大部分分别是以广州为主的珠三角文化,以潮汕为主的粤东文化和以湛江、茂名为首的粤西文化。珠三角文化中,白话文化比较明显,它具有更强市场化理念,商业文化气氛浓厚,视野开阔,企业素质高,应该是粤商文化中的主流文化。企业接受信息相当多,受港澳文化影响,企业联合相对明显。企业国际化思路较为清晰,走出去的概念更强,对政府的依赖十分弱,务实成分比其他两者更加注重实战。粤东文化中海派文化明显,同时又传统、保守。小作坊、小商人意识强,有钱人数量多,但真正做企业的少。这里的人比珠三角地区的精明,相比上海那种“小家子气”它又显得舍得花钱、争面子。粤东大企业少,企业家十分低调,品牌意识弱,投机取巧的观念强,存在短视行为。粤西文化就显得老实一点,缺乏浓烈的商业气氛。做事情踏实,但商品意识弱,耕种意识强,粤西人民憨厚,难成就大事业,不够精明,不是很会做事业、搞企业。

  3.粤商文化不足之处

  叶生:品牌意识弱,保守、短视

  文化是积淀下来的,不是靠一步市场化运作搞定的。扬长避短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粤商文化市场气息非常强,靠自己的意识强,眼光独到。不足之处就是品牌意识弱,国际化视野还是不够宽,广东除了两三家家电品牌外,其他有影响力的不多。还有要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因为粤商文化保守、短视。这需要政府来引导,来培育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协会在上海作用十分明显,但广东的协会力量很小。再有就是,广东老板不够团结,不像温州商人做生意那样可以互通有无,这主要是文化中缺乏信用,信任程度低。江浙大钱庄可以保证当地企业正常的资金运作,但这样的情形在潮汕就很难看到。

  曾伟:不喜抱团,步步为营,不善于资本运作

  相对于温州一带,广东人的侵袭性、攻击性低,扩张性不强,潮汕人是个例外。顺德家电企业老板具有憨厚、敦厚、不贪的特质,他们爱钱但是不贪钱。广东企业不喜欢抱团,这在温州人看来是不正常的,温州商会到处都有,共100多家,而广东的商会数量很少,又都流于形式。广东企业不拉势力、步伐慢,总是步步为营。还有广东企业不喜欢和银行打交道,不善于跳着走,怕风险,嫌麻烦,不善于资本运作。温州炒房团是在玩钱,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而我们广东的老板只能成为工厂主,达不到这个高度。工厂主文化根本不包含有金融资本的元素,金融资本的不活跃,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萎靡。广东企业做产品是与资本市场脱节的,离开了金融资本,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不完善的,没有办法向企业有效输血,意味着危险的因素在里面,上市才有风险分摊机制。缺乏资本市场做后盾的企业风险很大,自己想做大、做强都很难。例如爱多,一下子就跨掉了,而太阳神却可以活到现在都没事,上市意味着企业风险是由大家一起来分担的。企业不参与金融市场,不搞资本运作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而在江浙一带,民间资本市场都是很活跃的。不把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效地混为一体,珠三角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就会被淘汰。有种说法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看广东,二十一世纪看上海”。国外的企业做大,不是在买卖产品而是在买卖企业,可口可乐的高层人员每天不是关注自己的饮料卖了多少瓶,而是关注公司的股价是跌还是升。光卖“矿泉水”是低层次的经营活动,只能适合工厂层面的经营模式。

  杨永平:欠缺深度思考,做生意随大流,过于世俗化

  广东人欠缺深度思考,做生意随大流。要是炒股,大家都聚集到股市;如果说是要上项目的话,果园啊、生态园啊一顿乱搞。这虽然是广东信息流通充分的表现,但没有哲学思想。广东本地真正成名、成家的很少,因为他们过于世俗化,眼光没有高度,往往去追求一些表层的东西。人生追求分三种境界:一是物质的,这方面广东表现非常突出,有钱没钱大家都会去吃大排挡,无论是高级会所还是路边小摊人们都是在喝酒;第二是精神层面。广东真正作画、做写成名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最高境界是灵魂进化,粤商能做到这一步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广东本身是禅宗的发源地,反而没有思想深度,缺乏慈悲为怀的风气,这需要政府或民间组织有效地宣传和引导来改进。

  4.开拓新粤商文化之路

  曾伟:粤商文化不可能改造,只能改善;以西方思想促经济二次振兴

  对粤商文化进行改造是不可能的,因为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时一人所能及的。但可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一是要提醒企业主时时保持警觉感。广东企业家有时无法意识到自身文化色彩的存在,务实不是不好,我们是要避免务实给我们带来的阻碍作用;二是要营造企业主善于与金融打交道的气氛。要让他们明白开厂只是低层次的经营模式,而资本运作在未来的信用经济社会必将占很大成分;三是不要停留于一个层面。粤商文化目前急需呼唤反传统的人出现,他们应该是广东文化的另类人。广东经济要呼唤学习西方文化的先行者出来,不是要去学习内地,因为内地文化与广东文化骨子里是有一脉相承的。广东文化塑造了广东的今天,但是广东的未来需要靠更为先进的文化来推动。在信用经济社会最大的财富不是去做产品,我们必须尝试着去涉足金融领域。广东经济的发展要求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起来包括货币。广东经济发展可能有两个方向,一是向中原文化学习。以台湾教授曾仕强为代表的复古派向广东企业大力推销中原管理模式。中原文化讲究礼仪和等级,对中原文化的贩卖是文化的一种倒退行为,危险很大,会致企业于死地。现代企业管理是不应该学习传统管理思想的,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传统文化救不了广东企业,只能使广东市场经济发展步履为艰。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已经证明老祖宗留下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传统文化是以暴力为基础的,是血腥的,而市场经济讲究对等、等价交换,难道你要让老板用武力来统治企业?二是学习西方现代管理思想,我认为这是广东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广东文化要想再一次带来经济振兴必须引进西方思想。学习西方不是抽象的口号,是企业改善的起点。在实业范围内追求精细化发展的同时必须嫁接起与金融行业的联系。

  李伟湘:抛弃闭塞守旧的观念,更加全方位开放

  我觉得粤商要更加全方位开放,抛弃闭塞守旧的观念,加强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团队理念。特别是作为企业的领头羊,应当致力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回炉到学校里面提高知识水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杨永平:充分与港澳合作;要形成群体效应;把成本优势转移到价值导向上来

  粤商文化的发展首先是要充分与港澳合作,港澳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要以“取其精华、弃之糟粕”的态度对待港澳的先进理念;其次,更进一步开放自己的胸怀和眼光,不应该只把眼睛仅仅盯住东南亚,还要看到欧美,看到世界,当然也要看内地;第三,要形成一种群体。就目前来看,广东企业是很分散的,潮汕、客家等都没有打成一片,割据很明显。“9+2泛珠三角”这个概念提得很及时、很好。政府要在这里面做桥梁,并起到联结作用。大群体更能凸现商业品格、特质,外国提倡“商业伦理”,排斥惟利是图,我们也要引导诚信;第四,广东的民间组织应该多做理论研究。这需要政府创造大的研究环境,也需要专家、学者来共同努力,把商业文化形成一种体系,并进行深度挖掘。做企业要做出风格、做出模式,单纯依靠关系、机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赚钱就去享受、赚很多钱就会遇到发展“瓶颈”,这都是资源的严重浪费;第五,富而思廉、富而思进。在过去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广东保持了自己的领先优势。但“民工荒”的出现显示了广东吸引力渐失的趋势。必须要把成本优势转移到价值导向上来,不能再仅仅满足于贴牌生产,那样自己赚的钱很少,一定要自己做品牌、做自己的品牌,并培育自有品牌的优势和特色。这不能仅仅限于商业氛围,岭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世俗和高雅没有轻重之分,商业文化一定要接受大文化的熏陶,提升本土企业家的文化品质,需要政府、媒体来推动和保护。